創新企業托育,日本如何突破?

GMO

日前,我參與由李麗芬委員發起的立法院兒少權利連線東京參訪團,與周春米委員、呂孫綾委員以及民間專家學者,一行13人一起在東京展開了五天密集的兒少福利參訪行程。記得在上會期,我與李麗芬…等委員,一起召開了一個「幸福企業新願景:新設企業托育模式」公聽會,希望解決企業辦理托育的法規問題,創新托育政策,進一步鼓勵企業,加入提供員工幼兒托育之列。因此,這次我們日本之行,特別考察了日本企業GMO的員工托育中心。

GMO是日本知名的網路集團,旗下已經有19家公司在東證掛牌上市,非常注重人才的挖掘與留用,目前全球有五千多名員工,在日本的就有四千多位。GMO的員工托育中心,與其他辦公樓層分開,位於GMO企業大樓的七樓。可以受託照顧0歲到3歲的寶寶,至多可到15名幼兒。平常爸媽早上八點,就可以送寶寶到托育中心,最晚八點前帶回家。一共有十個保育員,因為要輪班,同一時間的保育員大約是7~8位,員工每個月繳交的費用是15000日幣。當排隊送托的員工過多時,依照工作資歷與薪資高低為進入條件,資歷高或是薪資低的,可以優先送托。

在台灣,托育中心的設立是以地面地面層到三樓為限,因此我們注意到日本企業的托育中心能設置在七樓,一問之下,才知道日本把企業托育與營利性質的托育中心分開,因此規範托育中心的空間法規,並不適用企業,故企業托育沒有樓層的限制,但是跟台灣一樣有照護比例的規範,而GMO公司因為托育中心獨立在一樓,並沒有連著辦公室,為了安全起見,保育員的人數有比法規規定的比例高些。

GMO發起托育中心,是因為員工要求。一向注重人才留用的GMO,在一次員工調查中,得知員工最期待公司:1. 有食堂提供午餐、2. 有幼兒托育中心、3. 有按摩服務。此外,GMO也發現到女性員工因為生育而離職的比例偏高,為了挽留優秀的女性人才,於是依照員工意願,在涉谷的總部大樓,設置了托育中心,果然員工滿意度大幅提升,甚至在與其他公司搶人才時,因為有這項福利,反而吸引人才進來。

日本企業托育的創新其實不過剛從2015推行,動機是來自人口危機:人口老化、少子女化的問題使日本勞動力短缺,而日本婦女在生產後離職的狀況又非常普遍。儘管女性勞動參與率已經達到歷年新高的66%(2016),企業還是不斷需要填補職缺。因此,企業為了留住員工,政府為了處理人口問題,於是支持企業設置托育設施的政策。

2000年日本政府逐漸私有化幼托和2012年,日本通過法律讓小規模的幼托中心可以更容易成立,2015年這項法律開始被實施。一夜間,1655間小規模托兒中心(約全日本幼托中心的7%,總共約24,000間)得到執照,並且可以拿到政府補助而降低收費。預計這些小型托兒中心將有效回應家長對托育服務的急切需求

2015年一篇抨擊日本政府托育政策的部落格引起軒然大波,迫使首相安倍積極回應,承諾有效縮小日托中心的候補人數。面對快速老化且縮小的人口,安倍政府也把促進女性勞動參與列為經濟政策的支柱,讓婦女能夠留在職場並安心育兒。托育政策多管齊下,尤其,日本政府積極和企業合作,期望企業在少子化議題和勞動力危機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,類似臺灣的工商總會,日前同意在擴大幼兒照顧服務上,貢獻三千億日圓,也有許多企業響應政府政策,開始設置幼托設施/措施。

企業托育若由企業自設,最大的優勢在於,家長不用再去和地方政府登記排隊,也不用送去品質堪憂的寶寶旅館(全天收托,但教保員不一定有執照,品質也不一,卻還是合法機構),而能就近在工作場所或公司附近送托孩子。服務品質和安全規範上,企業托育因受政府補助,有一定的規格要求;也多和教育機構合作,能夠提供專業服務;再者,為提升員工效能和福利,企業負有相當的管理責任與成本。

2016年日本政府開始將補助引入企業,鼓勵他們設置自己的托兒設施,至2017年二月有500家企業得到補助,可以開設600間幼兒日托中心,約可以照顧14,000個孩子

跟臺灣的性別工作平等法一樣,日本法規規定100人以上企業需設立或提供托兒設施。日本政府補助較臺灣多,約可以涵蓋企業新設托育設施的75%,營運費用也可涵蓋約80%。臺灣對企業托兒設施的補助,新興建者最高是兩百萬,已設者每年五十萬,提供員工送托子女到托兒機構者每年六十萬。此外,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放寬安全規範,例如只要托兒機構附近有公園的話不一定要設有遊樂空間,也鼓勵放寬員生比。目前更積極規劃在車站出入口設置托育中心。

隨著時代變遷,在面對少子化的社會,女性儼然是重要的勞動力、生產力來源,日本不斷創新托育的管道,讓企業也能夠參與,不但有助於提升女性就業意願,也能減輕新手爸媽的育兒焦慮。這也是我與李麗芬等多位委員,積極呼籲的原因。期待各界也能支持,政府盡快提出政策與配套。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